法官秦玲妹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位于上海西南的徐汇区,是“名校、名院、名人、名建筑”汇聚之地。伴随着近年来经济、金融、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如何为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如何为日益增长的群众司法需求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司法服务,成为摆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徐汇法院近年来不断以审判夯实基础,以创新突破格局,一个法院内外互动衔接的多点对焦式的区域司法保护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对焦点一:基层社区
“秦玲妹巡回调解
工作室”家喻户晓
今年7月4日,高温炙烤着申城,在湖南街道社区活动中心,清早赶来法律咨询的社区居民已把房间挤得满满当当。每周四,是徐汇法院“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下基层巡访的日子。面对冒着高温赶来的当地居民,秦玲妹和高平两名法官耐心地逐一回答了有关婚姻、继承、相邻纠纷等各类问题。短短两个小时里,接待来访者30余人次。
说到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女法官”称号的秦玲妹,在徐汇区可谓家喻户晓。2009年底,徐汇法院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四年来,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品牌辐射作用,深入到全区重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基层社区等地提供法律咨询,就地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对社区调解人员进行业务指导与培训,开展法制宣传、巡回审判等各项司法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徐汇特色的司法服务品牌。
今年农历新年后的首个工作日,秦玲妹和书记员在漕河泾街道调解员的陪同下来到了社区居民仲老先生的家中。仲老先生的长子突然病故,老伴因受打击心脏病复发,由于儿媳与老两口长期关系不佳,使得两老对儿子的遗产继承问题产生忧虑。考虑到老人出门不便,秦玲妹特地上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在此之前和调解员一同向老人的儿媳和孙子做工作,劝说前去探望老人。见到久违的孙子,仲老先生和老伴拉着秦玲妹的手感激不尽。
多年来,秦玲妹和工作室的同事们通过建立与基层调解组织的“点对面”联系、社区定期巡访、菜单式培训,开辟司法确认一站式绿色通道等机制,架起了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接桥梁,让群众因需求司法而接近司法,因便民司法而亲近司法,因公正司法而信任司法。工作室成立至今,已进行各类业务指导1288次,接待咨询1896人次,举办业务培训94次;直接参与调解社区疑难纠纷640起,对3053件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审查,并对其中2886起纠纷出具了民事调解书,对其中152起纠纷出具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书。在区有关部门举行的问卷调查中,居民们对“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的认知度、满意度均达到了100%。
在“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的带动下,徐汇法院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名法官进社(园)区”的工作机制。刑庭法官成立“流动课堂”巡讲团,深入到社区、企业、学校以及罪犯人员服刑场所,针对不同年龄和身份的受众,开展以禁毒、未成年人犯罪、非法行医危害等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知产庭法官不定期前往区内的高新技术园区,与园区企业法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受到普遍欢迎。
■对焦点二:医患纠纷
“医方科室代表
出庭应诉”制度扎实推进
医患矛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徐汇区医疗资源丰富,区内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00余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家,徐汇法院每年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数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一年多前,徐汇法院与区内12家二、三级医院共同签署医方科室代表出庭应诉制度备忘录。该机制要求在医疗纠纷诉讼中,由医方派专业医疗人士作为医方代理人参加庭前调解、开庭审理等诉讼程序,并对本市相关医学会出具的鉴定报告中抽象的、细节方面不具体的、患方有异议的部分作出相应解释。此举既有利于法院更好地查明事实,有利于患者了解和理解医疗详细过程,也有利于医方更深入地说明情况、解释细节。
据了解,该项制度实施以来,成效已初步显现。在徐汇法院2012年审结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调撤率达48%。在医方科室代表出庭应诉的24件案件中,服判息诉率达58%,高出2011年同期15个百分点。
除了诉中的“医方科室代表出庭应诉”制度,徐汇法院此前还率先推出了诉前医疗鉴定模式,减少当事人鉴定的时间和成本;在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巡回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并积极开展诉调对接工作。他们还专门制作了医疗纠纷类案件的宣传册,促进医疗管理和医疗行为规范,引导患者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通过诉前、诉中、诉后三条途径“多管齐下”,努力将医患矛盾化解在源头。
■对焦点三:文化产业
知产专业化审判
助推繁荣发展
104家科研机构,包括26个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30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8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在徐汇区内不断集聚,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适用,区内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越来越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需求也与日俱增。
2011年4月,徐汇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正式挂牌成立。“我们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导向,以精品案件为目标,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每一件案件,同时把深入研究和大力加强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工作重点。”该院院长郭伟清介绍说。
“立邦”漆是公众熟知的涂料品牌,立邦公司是“立邦”注册商标的所有权人。2011年3月,立邦公司发现某公司在淘宝网上开设的店铺中,大量使用“立邦”商标标识、平面广告来装饰店铺页面,认为这一行为侵害了立邦公司的商标专用权,会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公司与立邦公司存在关联。同时,立邦公司认为淘宝网对投诉不予理睬,放任被告继续侵权,遂向徐汇法院起诉要求两公司赔偿损失20万元。
徐汇法院审理后认为,法律对商标予以保护主要目的是确保消费者能够根据商标的识别功能选择商品或服务,防止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混淆,以维护商标权人的商誉。被告公司在促销“立邦”漆宣传中使用其商标的方式合理,符合一般商业惯例,不构成侵权,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这一案例明确了商标在网络销售中合理使用的界限,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和良好的引导作用。为此,该案入选了“2012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件”以及“2012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五十个经典案例”。
在抓好案件审理的同时,徐汇法院还积极通过加强与科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以及组织集中宣判、主动到企业宣讲、召开理论研讨会等方式,依法促进区域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今年4月,该院就区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的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并完成了《关于徐汇区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题调研报告》,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受到区领导高度重视并批转相关部门研究。
对焦点四:社会管理
司法建议和白皮书直击矛盾根源
十年前,在审结一起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合同纠纷案后,徐汇法院向民航总局发出司法建议,由此全国机票的始发、到达地点栏上均有了中文标注的机场名称;三年前,在审理一起拍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拍卖人、委托人、竞拍人为了哄抬价格恶意串通的现象露出端倪,徐汇法院为此向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发出司法建议书,也由此引起了全行业的规范整顿;去年,在审理一起因煤气中毒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官发现我国院前医疗急救制度有尚待完善之处,于是向卫生部发出司法建议并得到积极回复……
作为延伸审判职能,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徐汇法院一直十分重视司法建议和审判白皮书的“题外功夫”,并以之为促进审判工作和提升司法权威、树立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
根据上海高院相关规定,徐汇法院专门制定了司法建议和审判白皮书工作实施细则,规范了起草、审查、批准、送达、归档等工作流程。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社会管理上的重要功能,该院还要求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注重挖掘案件背后的社会管理问题,并在撰写过程中,通过走访调研、咨询相关政策部门、庭内集中讨论等形式,研究建议对策,确保司法建议的“问题针对性强、原因分析得透、建议可行性高”。在司法建议发出以后,对超过一定时间无回音,或反馈意见不够深入的,采取电话联系、上门交流、当面座谈等方式,增强被建议单位对司法建议的认同度,促进主动接受并落实整改。对反馈意见翔实深入的,及时了解整改效果,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徐汇法院在审理非法出售发票案件过程中发现,出租车驾驶员涉案情况有增多趋势,而他们均辩称对此行为构成犯罪并不知情。驾驶员可“按需”向公司领取发票,对于发票的实际使用情况公司并不过问。为此,该院就各大出租车公司法制教育缺位、发票管理不严等情况向上海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发出司法建议,要求企业引起重视,切实改进和加强出租车发票管理;同时将相关案例刊登在协会主办的《上海出租汽车》报上,发放给每位驾驶员。此举较好地预防了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徐汇法院共撰写并发出司法建议75份,内容涉及宏观政策、行政执法、企业规章制度建立等多方面。此外,该院还陆续制作发送《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审判白皮书》、《2010年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公安类行政案件情况分析》、《2008-2012年度职务犯罪刑事审判白皮书》等8份审判白皮书,用案例和数据,积极为改善和促进社会管理“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