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由点及面强化辐射效应
发布时间:2013-07-23 09:45:50
阅读:0次
字号:[ 大 中 小 ]
访谈对象: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院长 郭伟清
综治周刊:徐汇法院为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提出了提供司法保障的十八条意见,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郭伟清:一直以来,我院党组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如果要实现我院审判事业和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就必须正确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发现问题,找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施药”,真正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为此,我们经过反复研讨,通过明确目标,规划长远,形成清晰的工作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区“十二五”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司法保障的十八条意见》。
该《意见》内容包括探索行政诉讼中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逐步形成审理裁判与协调化解并重的纠纷解决体系;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一步推进量刑规范工作,构建审判与社区矫正的工作联动机制;依法及时审理涉医疗、工伤、人身损害、食品安全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纠纷,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妥善审理企业改制、破产分配案件,为加快全区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变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等等。
综治周刊:审判、执行是中心工作,也是由点及面延伸职能的根基所在,对此,徐汇法院有哪些举措?
郭伟清:我们探索建立系统化审管机制,夯实管理基础。通过创建《审判质量推进建议书》,推进适法统一;推进以速裁为核心的繁简分流机制,优化审判效能;突出案件评查工作导向作用,形成管理特色;探索集约型专业化审判路径,强化审判管理。这些举措对不断提高审判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我们还积极创新执行工作模式,以网上执行事务中心为平台,探索网络执行新机制;以“执行法官工作日志”为平台,强化执行管理和化解执行信访。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以律师参与调解为代表的多元调解机制等,使得司法服务更加便捷、有效。
综治周刊:在今后的工作中,徐汇法院还将有哪些打算?
郭伟清:随着上海经济的转型发展,徐汇区除了传统的中心城区商贸经济形态外,正在着力推进文化传媒新兴产业以及“西岸传媒港”、“西岸文化走廊”等重点项目。产业转型必然要求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区域整体经济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也必然要求妥善处理好新旧交替过程中民生领域和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渠道。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化解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要求全院同志从立案接待、窗口导引、开庭审理、判后答疑、执行工作等每个环节出发,敏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把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求落实到审执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另一方面,还是要充分发挥“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医患纠纷巡回法庭”、“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调解中心”、“法律服务直通车”等平台的作用,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与此同时,要通过案件裁判的示范指导作用,通过司法建议与白皮书的规范和预警作用,通过司法宣传的引导教育作用等,发挥审判工作的辐射效应,以保障、引导、促进、推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沿着法治的轨道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