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银行票据开始进入人们的经济生活之中。但是,与现金交易相比,银行票据的使用仍然不够广泛,通过银行票据进行资金结算占资金结算总量的比例不高,导致我国货币投放长期居高不下。
一、我国银行票据推广使用缓慢的原因
1.付款人的信用程度遭到质疑,收款人不愿接受银行票据。
目前,一些无视国家法律、不讲信用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的过程中,不重合同,不守信用,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付款,甚至给收款人开“空头”票据,导致对方无法收回贷款。这种票据风险主要存在于商业承兑汇票和支票之中。商业承兑汇票签发时由付款人承兑,票据到期时由付款人付款,对持票人来说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在一般情况下,收款人不愿接受,银行也不愿贴现,因此商业承兑汇票已经不经常使用。支票是我国目前同城结算的主要票据之一,使用十分广泛,不法商人利用支票作为结算工具,就有可能通过各种形式欺诈收款人资金。如付款人开出支票后,可先约好收款人一同前往付款银行,把支票交付银行,在取得收款人的信任或收款人发货后,立即再回到付款银行要求撤消支票付款委托,导致收款人无法收回货款。又如付款人在银行账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要求供货商先发货,然后给供货商开出 “空头”支票,导致持票人无法收回货款。
2.假票的出现打击了收款人的信心,收款人不愿接受银行票据。
近年来,假票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票据市场当中,出票人、持票人与银行相互勾结,通过各种方法,伪造、变造银行票据、欺诈收款人资金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收款人大多都不具备辨别银行票据真伪的能力,为了防止收到假票造成资金损失,一般都不愿接受银行票据,造成银行票据的签发受阻。
3.银行票据背书转让、流通困难,收款人不愿接受银行票据。
由于持票人的票据权利难以保障,付款人不讲信用、票据到期不付款和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法伪造、变造银行票据的情况经常发生,资金交易中作为收款人的往往一方不愿接受银行票据,造成银行票据背书转让、流通困难。这种票据风险可以说是存在于所有的银行票据之中。
4.银行票据贴现存在一定困难,收款人不愿接受银行票据。
票据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每一张商业汇票要求贴现的愿望都可以实现。这是因为:首先,贴现视同短期放款,贴现银行必须资金充裕,贴现资金必须在存贷比例内考核。其次,贴现银行必须准确地判断票据的真伪。再次,贴现银行必须要求持票人提供与出票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交易关系的协议或合同、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殖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缺一不可进行贴现。第四,贴现银行必须承担票据到期无法收回或不能按时收回票据资金所带来的损失。因此,贴现银行从安全性、盈利性的角度出发,对商业承兑汇票一般不会予以贴现,对银行承兑汇票也不会全部给予贴现,要视承兑银行的信誉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