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4450009 sblawyer@126.com

金融

票据

2005年央行票据遭遇“偿债高峰” 扩大供给抑制需求是破解之道

发布时间:2012-02-28 17:00:04 阅读:0 字号:[ ]
  

       2005年,我国央行票据有累高化和长期化的趋向,这一趋向将使央行票据在以后年度遭遇“偿债高峰”。央行票据的累高化和长期化受诸多因素影响,既包括央行票据集中到期兑付、对冲巨量外汇占款等体制性因素,也包括市场流动性充沛、营运资金富余等市场性因素。就现实形势而言,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再具体一些,就是扩容总供给与抑制总需求。
“偿债高峰”成因复杂
央行票据集中到期兑付和对冲巨量外币占款是央行票据管理久难“破壁”的体制性难题。我国将央行票据定位为对冲外汇占款的主要载体,在外汇占款迅速增加的同时,央行票据发行量也节节上攀。截至2004年底,央行票据留存余额9700多亿元中,预计在2005年需要集中到期兑付9400多亿元,这还不包括2005年当年发行且当年到期的短期央行票据。此外,外汇占款压力也没有明显缓解迹象,假定2005年外汇储备新增保持在2004年的新增水平,则全额对冲这些外汇占款需要发行央行票据17000多亿元。
市场性因素在2005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市场流动性过于充沛,在市场缺乏其他有效投资渠道的形势下,对央行票据市场形成巨大的倒逼压力。这些资金因素主要包括:一是金融机构富余资金充沛。根据2005年货币政策目标预测,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差”资金1.1万亿元,“存差”资金总量将达到7.4万亿元。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渠道相对有限,富余资金将更多地集中在包括央行票据在内的债券市场上。二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扩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依托庞大的网点数量和丰富的客户资源,迅速将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做大”,该市场在2005年有望达到1000―2000亿元之间。这类资金投资对象基本上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等。三是境外资金的准入。境外资金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关注程度逐年递增,2004年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总量为670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218%,创下了历年的最高交易纪录。外资银行买入的债券以央行票据等短期品种为主,这一投资****在2005年还将延续。四是股市等资金回流。在我国资本市场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股票市场资金出现明显回流,据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研究,沪深股票市场在2005年1月中旬的市场资金存量约为250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近400亿元,创出2000年以来的新低,股票市场回流资金首先选择的是债券市场。此外,还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市场基金、QDII等增量资金供给。这些资金的存在,一方面对央行票据产生强烈的认购欲望,形成量能巨大的“买方”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断打压央行票据利率走低,使市场利率重心不断下移。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25 www.shenbanglawyer.com 备案号: 沪ICP备16044525号-2 技术支持:律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