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票据的发展历史来讲,世界票据的发展和我们不太一样。世界票据从大概11世纪左右(现在没有确切的根据)发展过来有几个阶段。我们现在理解票据不要光理解成法律上的东西,我觉得理解法律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能够把法律变成生活中的东西。第一个阶段是把生活中的东西上升到法律,第二个阶段是法律的东西下沉到生活中去,就是道家所说的返璞归真。我觉得有返璞归真的过程可能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票据最早产生的时候仅仅是作为一个汇兑工具和在外汇实践中避免货币兑换的风险而东西产生的。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邦国林立的封建时代,尽管中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商业仍然在向前发展,当时各国商人有两个事情感觉非常不便。一个是长途运行。从意大利到法国运输的货币都是重金属,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的纸币。严格来说,纸币是什么?就是票据。现在也有争论,有人说货币和票据不一样,但从源头上来讲有类似之处。(拿出一张纸币)这个东西从严格上讲可以叫做国家银行本票。香港货币就是由三家银行发行的。因此,货币实际上相当于本票。这张纸币为什么能够花出去?在货币最早产生的时候,货币代表着国家的信用。你拿着这个钱任何时候都可以对换黄金、白银,国家银行是保证支付的。在贵金属自由流通的时候,纸币可以换贵金属。这也是货币最早产生打基础的时候。货币实际上相当于本票,但是后来变异了。货币和票据有一个分离过程,这里不多讲。最早的时候,一车贵金属从意大利拉到法国进口香槟酒,我拉着一大堆意大利的里拉去法国,后来再拉回法郎。这种交易方式很繁琐,因为商人要兑换货币。意大利商人想到法国买法国酒,但是没有法国货币。于是,那个时候就产生了金融商人。最初的银行家“BANKER”从字面看就是“坐板凳的人”,他们大多数属于金银匠。假如我是个金银匠,我要给王公贵族打造很多金银器,有好多的金银存在这里。假如我在一百天之内可以打出1000个盘子,但有十斤的金子已经放在这里了,但是一天能够只能打出几个盘子。比如说俊海和我很好,就像威尼斯商人一样,俊海在这里做买卖,手头紧张了,我这里有金子,我虽然一百天之内要交货,但他在30天之内就可以把金子还回来。我一看有利可图又不耽误事,就借给他五斤金子,要求他10天后偿还,还要支付利息。我们知道高利贷很早就有了。一些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到了法国收法郎,到意大利收里拉,储备了许多国家的货币。意大利商人到法国作贸易前,可以用里拉换一点法郎,那边法国人过来了,用法郎换里拉,这就是货币兑换商。货币兑换商兑换的时候也吃一个差价,就像我们现在买卖外汇是一样的。买卖外汇那时也都有了,这个行业逐渐专业化以后就成了外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