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结算相当于让我们赚取了贴现利率与正常贷款利率的利差,资金周转非常顺畅,财务费用明显削减,公司2002年效益得到了保证。”一家上市公司高管人士毫不掩饰对票据结算方式的欣赏。事实上,票据结算并不是什么商业秘密,近千家上市公司已经这么做了。
2002年度上市公司经营当中的一个新亮点,正是票据结算比重迅速增长。数据显示,上市公司2002年度应收账款与上年大致持平,应收票据却增长了43.58%,达到612.86亿元,接近应收账款总额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应付票据也大幅增长35.33%,达 1024.75亿元,接近应付账款总额的一半。如果考虑到年内已清算票据,上市公司票据结算发生额应当更加庞大。
2002年年报显示,790家上市公司有应收票据余额,741家上市公司有应付票据余额,涉及票据结算的上市公司有近千家。165家上市公司的应收票据余额在1亿元以上,其中中兴通讯应收票据余额高达21.92亿元,83家上市公司应付票据余额在1亿元以上,其中中国联通应付票据余额更达到41.36亿元。从排行榜来看,票据结算数额巨大的大都是钢铁、电信、电子、汽车、能源、采掘、机械、医药类上市公司。
如此迅猛的增长相当耐人寻味。
假设A公司向B公司发出货物,B公司如果没有现钱及时支付,可以提供一张票据凭证,承诺将在最长6个月期限内向A公司支付货款,这就是票据结算。A公司会接受这张票据吗?当然会,只要款项支付有保证。当该票据是安全性高的银行承兑汇票,A公司自然不会拒收,即使该票据是B公司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只要B公司信用等级足够高,或者银行出面保证向票据接受人给予贴现,A公司通常也会乐于接受。
由于付款保证较高,资金周转加速,票据结算的一大优势是让企业应收账款坏账率大幅下降。票据结算的第二大优势是能够盘活应收账款,假如上市公司的更多应收账款以票据形式出现,上市公司就可以利用这些票据到相关银行进行贴现,或者背书转让,“死钱”变为“活钱”,大大缓解企业对生产经营资金的急切需求。票据结算的第三大优势在于,运用票据可以让上市公司尝到财务费用削减的甜头。上市公司向银行申请签发商业票据,只需提供最高30%的保证金,有的甚至连一分钱的保证金也不用提供,而且开具商业票据所缴付的费用或利息远远低于当前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可以借此省下一笔可观的财务费用。这些正是上市公司财务经理非常乐意运用票据结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