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时间里,中国农民工专职法律援助律师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已过去的2011年,他们不仅人数增加了一半,还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每当一个城市里有了专业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站,这张地图上就会多一面红旗。”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站的陈苏研究员指着接待大厅里的看板,对记者这样说。
这家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一栋二层小楼里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站,是由全国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与公益法律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佟丽华于2005年一手创办的,旨在为农民工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使他们的权益能够得到法律保护。
尽管采访时正值周六,但接待大厅里的电话却响个不停,两名律师正在接听电话,分析案情。“因为农民工往往周末休息才有时间打电话或者上门求助,所以我们全年无休。”陈苏如是说。在这里,农民工寻求法律咨询,请求援助,以及诉讼代理,一概免费,并且不用提供任何低收入证明,律师甚至还会帮助农民工垫付援助时的费用。
曾于12月25日被本报报道的见义勇为农民工李国方,属于劳务派遣工,也曾一度求助无门。正是在这里的律师帮助下,认定了劳动关系,提交了工伤申请,其民事方面的法律援助也已启动。
“是王丹律师帮的我,人很好,出门都是他们花钱。”他很庆幸自己得到了法律援助,能够开启新的生活。
李国方,只是千千万万通过法律援助改变命运的农民工中的一个缩影。仅在2011年1月到11月,这里就受理案件1436件,办结案件1153件,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每一个案件都牵扯数名甚至数十名农民工,而他们的背后,是数十个家庭,他们还有留守的父母,随迁的孩子等待抚养。每一笔赔偿款项,看似不多,但对于他们而言都足以“救命”。”佟丽华向记者表示。
2011年是农民工法律援助事业大发展的年份 ,到目前为止,全国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站已经扩至31家,接待大厅里的红旗也随之一面面增加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知道了援助站的热线电话和网址。
佟丽华谈起自己经手过的一个案子,一度黯然神伤。一名农民工,因为劳务问题,怒而焚烧其工作的店面,殃及周边多个商铺,损失数额竟达数百万。他归案后律师曾问他,是否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务问题,答不知,而他一念之差造成的巨大损失,可能使其面临十年以上的漫长刑期。佟丽华告诉记者,一方面,农民工存在一定的法律知识欠缺,经济条件也使得他们难以获得律师帮助,而另一方面,农民工求助无门所带来的间接社会成本,很可能远远大于对其的法律援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