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10时,国金中心商场垃圾箱房边上,多出一间“空调房”,里面放置19个垃圾桶,均在显眼处标记不同餐厅名字。这些全部是湿垃圾桶,专为楼里的餐饮门店准备。为了控制垃圾异味和细菌滋生,房间24小时冷气开放,温度恒定在10℃左右。垃圾箱房内也有玄机,一台垃圾压缩机可大幅减小商场垃圾的体积,进而降低清运费用。分解压缩后,每天国金中心外运干垃圾仅60桶左右。
国金中心物业及设施经理林海峰坦言,从垃圾处理硬件来看,商场已做好准备,但商场人员流动性大,要百分百确保没有垃圾分错类投放,还不太可能。“再难也要上,因为物业是商场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人。”
在上海中心,公共垃圾桶数量锐减,整个一层大堂只有两组“干垃圾+可回收物”垃圾桶,分别放在两个大门的出入口;10层办公区内也只有复印机旁才有一个二分类垃圾桶。上海中心物业环境部负责人丁女士说,上海中心平均每个月产生干垃圾1000多桶、湿垃圾800多桶。“将来,这个数字或许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