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一家实体企业如要开展经营活动,能不能像买房用按揭贷款一样,以最少的现金租用更多的大型设备?这一问题看起来简单,实则考验着一个地方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程度。
昨天,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与10家重点融资租赁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融资租赁业产融结合、强化“一网通办”、优化“一站式”服务的若干措施》,上海融资租赁产业经过近十年发展,正从单船单机模式走向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服务实体经济空间更大
以最新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的10家融资租赁企业为例,除了飞机、船舶、机械装备等传统领域外,融资租赁企业还将飞机航材、能源安全供应、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智慧城市大脑、“一带一路”核能设施等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装备一并纳入,体现了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更令人欣喜的是,此次签约的资产规模意向和效益预期均相当可观,据相关重点企业初步估计,未来三年他们将在上海投放超过100架飞机、100艘船舶、100亿元高端装备,项目子公司投放资产规模年均增幅达20%以上,部分企业力争实现2年投放额“翻一番”的目标。
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宁说,企业之所以选择上海设立融资租赁项目公司,就是看中上海利用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优势,将融资租赁业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为融资租赁企业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真正实现了产融结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