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4450009 sblawyer@126.com

案例精选

疑难案例

无偿帮工与雇佣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

发布时间:2013-12-03 12:25:01 阅读:0 字号:[ ]
【案情】

  黄新与刘可系朋友关系,2012年,黄新有辆小轿车需要从广东佛山市开回江西武宁县,由于黄新系未成年人且未取得机动车驾驶执照,于是黄新便叫刘可一同去佛山,帮其将车开回,去佛山车票由黄新购买。2012年7月18日,刘可驾驶车辆行至武宁宋溪路段,与韦华发生交通事故,韦华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106天,花费医疗费27329.8元,伤情经鉴定构成两处十级伤残。

  事故发生后,因双方就赔偿事宜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故韦华诉至法院,请求两被告赔偿其事故损失。

  【分歧】

  关于黄新与刘可之间构成何种法律关系,有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黄新与刘可之间是雇佣关系,因为黄新提供了车票,因此刘可提供劳务是有偿的。

  第二种意见:黄新与刘可之间是无偿帮工关系,刘可提供车票是刘可提供无偿帮工的前提条件,其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对等报酬。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帮工关系与雇佣关系最大的相同点,是其标的均为劳务,其表现形式极为相似。但两者也有明显的不同:一、帮工合同是无偿的,而雇佣合同是有偿的。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帮工活动,都是以无偿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雇佣合同都是有偿的,雇主负担给与报酬的债务义务。二、帮工合同是单务合同,而雇佣合同是双务合同。帮工活动中,帮工人为被帮工人提供劳务只是单方地给付,而在雇佣合同中,受雇人须依照约定提供劳务,雇佣人须依约支付报酬,双方当事人都负有义务,并且双方的义务具有对价性,任何一方从对方取得权利均须付出代价。

  帮工的无偿性指帮工人提供劳务,并不以获取钱物为交换条件。帮工一般是基于亲朋好友、邻里族人等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助互帮的关系。在帮工活动中,人们往往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因此,对于无偿性的认定,应对这种特殊的关系、观念和当地特有的习俗予以充分考虑。例如,在实践中,对于在帮工中的烟酒饭菜招待,甚至在红白喜事中封红包等,按一般社会观念,不应视为给付报酬而认定为有偿。本案中,刘可提供劳务,黄新为其提供车票不应视为对刘可劳务的报酬,故双方之间是无偿帮工关系。(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25 www.shenbanglawyer.com 备案号: 沪ICP备16044525号-2 技术支持:律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