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军校”摇出30%的合伙人
“能每个月和同学们在一起跟大师学习,这种机会对我们的成长真的帮助很大。”京衡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的康烨律师至今非常感恩 “徐汇区律师人才培训基地”的学习生涯,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她和几十名年轻律师每个月都有一个周末的半天在一起学习,聆听专家学者和同行大腕的讲座,很多前辈的风采带给青年律师的是震撼和信念,大家更清楚地看到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好律师。
2006年7月,“上海市徐汇区律师人才培训基地”成立,徐汇区司法局聘请业内知名律师组成讲师团,重点带教青年律师,课程包括社会主义价值观、职业道路定位、专业技能等各方面。学员们通过培训将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约有30%的学员,成为本所的高级合伙人等,还有的学员已经成长成为讲师,比如谭芳律师,曾是该培训基地学员,现在已经是沪上知名的婚姻律师。徐汇区青年律师人才培训基地的实践,一方面为发掘和培养青年律师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本区律师精英发挥传、帮、带作用提供了平台。
3年化解6000多件“案件”
刚刚执业的青年律师多会说法言法语,但是与当事人交流就得懂俚语。 “能听懂群众的语言,并能与之交流沟通,这是青年律师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了解法官的审判思路,对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一定有帮助。 ”徐汇区司法局局长徐文泉这样解释让青年律师进入法院参与调解工作的初衷。
2010年以来,徐汇区司法局与区法院共同协商,依托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建立了“徐汇区青年律师人民调解实践基地”,形成青年律师直接参与调解工作的新模式,这是徐汇区司法局的创新做法,并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每年3月和9月,青年律师通过报名以及层层筛选,最终与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签约聘用,脱产参加为期半年的培训实践。在法院里,青年律师们分析各类案件,拟定调解方案,主持开展调解、和解工作,协助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指导与业务培训。
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律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的青年律师张忠新,去年5月经推荐,来到徐汇区青年律师人民调解实践基地,进入区法院民三庭(知识产权庭)参与调解工作。张律师说,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专业性较强,通过参与法院调解,他不仅学会了如何与当事人沟通,也习得了相应的专业知识,收获颇丰。该基地成立以来,三年里,经青年律师调解化解了6000件左右案件,成为徐汇法院的一道“调解风景”。
“律师之家”活动达百期
每周四下午,位于衡山路的徐汇“律师之家”都会以主题沙龙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自2011年5月,徐汇“律师之家”系列活动开办以来,至今已组织活动100期。
活动主题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开设活动内容有专业研讨、行业交流等10类主题。活动有效地为律师搭建了信息平台,实现法律服务业的资源优势与本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业务领域讲座覆盖了传统诉讼领域、知识产权、股权投资、金融、海商事等专业非讼领域,在培养律师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发展专业所、品牌所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律师在这里不仅谈业务,还交流人生感悟,不仅成为区内律师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也为青年律师搭建了信息平台,很多青年律师愿意到这里来,交流业务的困惑和收获。业内优秀律师对青年律师的经验传授,使刚步入工作的青年律师受益良多。两年来,“律师之家”见证了徐汇区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变化,还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把律师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把律师的客户资源转化为区域经济的项目资源的“两个转化”工作目标已初见成效,已创造出了良好合作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