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4450009 sblawyer@126.com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一把手”当被告,丢人不? 官民坦然同堂对话,能为依法行政加分

发布时间:2013-06-21 13:40:45 阅读:0 字号:[ ]
      “与老百姓对簿公堂,出丑就太丢身份了。 ”

  行政诉讼被形象地称为“民告官”。在这类诉讼中,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机制已在本市推行许久,但一些官员的观念仍存误区。其实实践表明,行政机关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放下身段,与原告平等“对话”,恰恰是依法行政的加分之举。

 

连续5年,局长主动当被告

 

  闵行区法院某法庭,和伤者詹先生的妻子以及代理律师一起坐在被告席上的,是闵行区人保局局长张伟麟。原告是一家电力设备公司的老板娘,他们对一起工伤认定不服。庭审中,面对原告和法官的询问,张伟麟不时作出回答,参与答辩。同时,闵行区区领导及区各委办局、街镇“一把手”近30人也在旁听席上认真旁听。

  “这起案件中,人保局的《认定工伤决定书》只送达到伤者,而没有送达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这样做容易引起一方当事人产生不公正的感觉,今后应避免。”五年来,每年首个以闵行区人保局为被告的行政官司,张伟麟都坦然出现在被告席上,并通过参与庭审,发现不足之处,回去之后立即改进。相比于一些行政领导的“怯场”,张伟麟缘何屡屡主动“露脸”?他笑称:“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该具有较强法律意识,应该主动出庭,这是对法律的尊重。 ”

  随着民众法治意识的增强与法律制度的完善,行政官司中官员当被告日趋平常。面对“民告官”官司,行政机关的态度已经由最初的消极对待转变为积极参与,出庭应诉官员的人数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2010年的一起行政诉讼中,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正局级干部刘华亲自出庭应诉。 2012年,全市行政领导“一把手”出庭应诉共54件次;而今年1至5月,这一数字为35件,增幅明显。

  一位律师这样点评领导出庭——“行政首长从幕后走到台前,在应诉过程中直面矛盾,不但不会减分,反能加分不少;不仅不丢‘面子’,还保住了‘里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的因素,益处多多。 ”

 

领导要出庭,更要出声

 

  行政诉讼中,被告代表政府和公权力,而原告往往是个人,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官员出庭,首先体现的是对于普通公民的尊重,使老百姓感觉诉求得到了重视;体现法律面前官民平等,塑造法治政府的形象;“一把手”们俯下身去了解民意,发现问题和不足,敦促基层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告官”案件都能见到官员坐在被告席上。即使出庭,一些官员整个庭审过程全程低头不语。

  “行政领导大多并非法学专业出身,对行政法律知识了解和掌握有限。对于亲自代表本机关到法院出庭应诉,还是欠缺底气,担心在法庭上出言不慎或难以应对,失了面子,于是选择不出庭或者出庭不发声。”松江区法院行政庭刘雅法官指出,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仍影响着一些行政领导的言行。

  7年前,松江法院的一份材料引起松江区政府的重视,其中提到“有的行政机关抵触出庭,开庭时被告席上空无一人;有的应诉人员不认真准备庭审,在法庭上手忙脚乱地翻阅查找条文,引用错误条文;有的甚至在法庭上仍以领导的姿态教训原告”。

  随后,松江区出台了两个规范性文件,率先建立了行政领导出庭应诉机制。效果显而易见。2006-2010年,松江法院受理的236起以区级机关为被告的行政案件中,领导出庭应诉的有69起,应诉出庭率达29.24%,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

  刘雅法官表示,“作为被告出庭的官员是能够在庭审中大有可为的。官员倘若能与对方进行沟通,对原告提出的问题进行理性答辩,常常能缓和双方对立情绪,更利于矛盾的协调解决。”显然,坐在被告席上只是第一步,如何当好被告更重要。

 

法律要完善,机制应跟上

 

  然而,出现在被告席上的“一把手”还不够多。 2008年至2012年,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9631件,其中741件有领导出庭应诉,占比尚不足10%。从全市的情况看,中心城区的情况较好,郊区的领导普遍比较“羞涩”。

  “法院没法强制领导们必须来。”我国目前实施的《行政诉讼法》中,并没有相关硬性法律规定。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涉诉的行政机关一般委派一名本单位工作人员和一名代理律师参讼。有时法院开会沟通,在座的领导们纷纷点头支持,可通知他们出庭时,却往往得到这样的答复:“工作太忙,还有会要开,等有时间再去。 ”

  应该看到,本市一些区县出台了促进机制,“一把手”出庭应诉已成为政府对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之一。黄浦区出台规定,全区所有行政机关遇到的第一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领导都要出庭应诉;闵行区法院在送达应诉材料时,一张“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商请函及回执”会送到“一把手”案头,以督促他们出庭。

  “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将行政领导出庭应诉明确加以规定是最佳途径,但在修法之前,各级政府应该在服务型政府理念指导下出台规范性文件,为领导出庭提供政策性依据。 ”刘雅法官指出,其中有必要对出庭应诉的领导人员范围、出庭应诉的案件范围、监督机构和应诉承办机构等作出规定。

  同时,今年上海高院将推动建立市级行政机关领导出庭应诉的工作机制,提高行政领导出庭应诉的层级,并配合政府法制部门加强对行政领导出庭应诉的培训、指导,提高行政领导出庭应诉的水平。

 

“民告官”——

原告要准备些什么

 

  ●准备好证据。如状告行政机关办事拖拉 “行政不作为”时,要提供有关单位具体拖延的起止时间,当事人向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事宜时,最好采取挂号信的方式,信件上可以准确确定时间。

  ●弄清楚相关法律规定。如许多人在状告行政部门不作为的理由是其受理案件后超过15天没有回复,而并不知道15天回复是指不能办理的回复,如果可以办理,其回复时间一般有60天,最长可到90天,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

 

被告该注意些什么

 

  ●摒弃“领导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庭上没有“官员”和“平民”,只有“原告”与“被告”。发言时必须言之有据,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教训人”。

  ●做好法律准备。开庭前应对案件有充分了解,对适用法条应有相应的准备,避免不知所措、用错法条的情况出现。

  ●注重庭审程序。法院会对原被告双方进行诉讼程序指导,告之到哪个步骤,该说什么内容。出庭时不要违反法庭秩序,更不要出现开庭中途打手机之类的举止。

 

国外,这些事他们也起诉政府

 

  在国外,一些千奇百怪的事情也会让政府成为被告,其中不少还获得支持。

  近日,美国密歇根州一名囚犯因为所在监狱禁止色情物品,一怒之下起诉州长和州政府,称禁令是针对犯人的“心理战”手段。

  而法国一名中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哲学考试成绩糟糕是因为老师未尽其责,也愤而起诉政府。法国一行政法院日前裁定该考生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网络零售商亚马逊已经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以此尽力拒绝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此前提出的一项要求——即要求亚马逊披露该州所有在亚马逊网站上交易用户的相关详情,包括这些用户的姓名和地址等。

  除了起诉政府,国外一些政府部门也会因各种原因起诉公民。

  英国一名女子5年内先后50余次在英国多处海岸试图投海自杀,但都被及时发现并营救成功。这名女子频繁的自杀行为给英国政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负担,当地政府被迫对她下达反社会行为令,并提起诉讼。

  电脑游戏 《反恐精英 全球攻势》允许玩家自行创作地图。一名地图作者以加拿大蒙特利尔巴里至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地铁站为原型,制作了一张还原度颇高的地图,却被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认为侵犯了地铁网络所有权,可能会对城市公共交通用户造成恐慌,并为恐怖袭击提供潜在帮助。蒙特利尔交通局警告该作者,一旦他公开发布这张地图,将面临至少5万美元的索赔起诉。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25 www.shenbanglawyer.com 备案号: 沪ICP备16044525号-2 技术支持:律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