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浦东法院共受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14件,调解撤诉11件,调解撤诉率占78.6%。该类纠纷专业性强,事实查明难,多数案件需要司法鉴定。针对此类案件审理期限长、诉讼成本高等问题,浦东法院和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合作,采取“三把关”措施开展调解工作,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把好“人员关”,发挥专家调解员作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技术含量较高,民三庭高度重视参与调解人员的素质,由调解委指派专家与法官共同主持调解,专家调解员对案件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进行分析,法官对法律风险进行释明,共同引导当事人形成合理的调解方案。二、把好“时机关”,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对诉前调解的案件,采取诉调法官主持、调解员参与、民三庭法官给予业务指导的方式,把握时机积极调解。若诉前调解不成,则及时立案,根据查明的软件开发需求报告的具体内容、合同履行状况、当事人有无过错等因素,在审理中继续做调解工作。三、把好“方案关”,定纷止争力求双赢。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法律关系复杂,调解方案的制定应在充分把握合同订立目的、明晰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合同走向。如合同不具备履行基础,则以合同解除为调解基础;如合同具备履行基础,只是开发的软件存在瑕疵,则以继续履行为调解突破口,力争通过调解,引导双方转变为互利合作关系,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