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把好审核关 清除bug
发布时间:2012-12-25 13:45:45
阅读:0次
字号:[ 大 中 小 ]
网络征婚平台让那些既投入感情又付出金钱的征婚者们频频“受伤”,问题究竟出在哪些环节上?有没有办法给网络婚恋筑上一道监管“防火墙”?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审判长胡洪春就记者提出的疑问接受了采访。在胡洪春看来,案件尽管多种多样,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
从作案手法来看,犯罪分子往往都是经过周密策划,先以虚假身份到婚恋网站上进行注册,伪造自己是事业有成的单身男性形象。他们通过阅读会员资料物色到作案对象,再通过网络、电话与受害人聊天,进而展开强大的“爱情”攻势,以恋爱、结婚为名骗取女性信任,确定恋人关系。
随后,他们利用自己虚构的身份、职务,逐步编造投资项目,利用高额回报的诱饵,怂恿被害人投资或出借款项,一旦获得钱财便大肆挥霍或转移财产。待到案发时,被害人往往人财两空。
从受害人情况来看,网络婚恋诈骗的受害人基本都是女性,其中尤以中年离异女性和大龄未婚女性居多。她们的年龄通常在三、四十岁,经济状况良好,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异性,便通过网络渠道寻求情感慰藉或生活伴侣。
可以推测,还有不少女性网友也曾经遇到类似的网络欺诈,只不过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或其他顾虑,没有选择向司法机关报案。
从婚恋网站目前的管理模式来看,网站个人信息审核不严,是导致这类诈骗发生的重要原因。
通常对于注册者填写的信息,网站既不愿耗费力量去审查,也没有能力核实。不少婚恋交友网站都宣称采用“实名制”,这也是征婚者愿意付费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网站虽然鼓励会员提供真实信息,却很难实现真正的实名认证。
网络婚恋诈骗正在对网络人际诚信产生冲击,并必然影响到婚恋网站的健康发展。
对此,胡洪春认为,只有通过建立对网络环境的长效治理机制、加强对婚恋交友网站的管理,才能够不断压缩网络违法犯罪的活动空间。
胡洪春建议,相亲、征婚网站应强化注册身份信息审核,加强身份认证,减少并最终杜绝故意虚构虚假信息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应该在网站的显著位置提请网友保持警惕,不要轻易发生金钱往来,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