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4450009 sblawyer@126.com

公司

公司并购

“小护士”被收购 洋巨鳄加快吞食我化妆品市场

发布时间:2012-02-28 14:58 阅读:0 字号:[ ]
      在业界流传4年之久的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的猜测终于成为事实。12月11日,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盖保罗在京宣布,欧莱雅集团正式签订了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的协议,完成其收购中国品牌的首个案例。

    这是欧莱雅继在华投资两亿美元之后的又一重大举动,“欧莱雅终于真正踏入中国 的大众护肤品市场。”化妆品界资深人士分析道,“欧莱雅与小护士的理想整合,意味着洋巨鳄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步伐加快。”

    世界需要中国这个大市场

    欧莱雅已悄然给中国化妆品界一个巨大的惊愕。

    在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的上海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巨型的金字塔图案。他,被誉为最擅长画金字塔的人。“金字塔式战略的收购了却了欧莱雅的4年之痒。”盖保罗微笑着,胡子翘翘的,有点孩子气的骄傲:“我向总部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在盖保罗上海办公室里的金字塔底部有1/4空白,这1/4的空白在盖保罗心里挥之不去。虽然欧莱雅进入中国的10多个产品已经占据金字塔大部分空间,但金字塔的底部却足足让小护士占据了全部份额。

    作为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世界化妆品行业领头羊,其2002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超过一亿欧元,增长大大高于其他市场。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决非偶然。正如保罗先生评价此次收购时说,“收购小护士品牌为欧莱雅集团加快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长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遇,这是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对欧莱雅集团而言,中国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市场,世界需要中国这个大市场。

    市场淘汰率高达80%

    中国化妆品行业很难忘记“美加净”的故事。美加净曾是中国化妆品的第一品牌,1989年被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1993年美加净年销售收入由合资前的2.4亿元下降到6000万元。

    老东家这才明白:中国的品牌还是要中国人自己来关心。1994年,利用合资企业全球品牌战略调整的机会,上海家化斥巨资收回了美加净品牌,几年努力,美加净品牌才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

    经历一系列蜕变和整合之后,中国化妆品工业开始走到最关键的时候!对化妆品企业每年的市场淘汰率,自然美国际事业集团董事长蔡燕萍博士手头有个数据——80%。这意味着美容生产厂家,经过一年价格战的洗礼,第二年能依然生存下去的仅占到上一年的20%。但由于化妆品业进入门槛低、见效快的特点,众多跟进的投资者前仆后继。

    中国消费者协会董秘书长提出,美容化妆品业面临着巨大的矛盾:一方面是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市场信誉度始终很差,这个矛盾不解决,这个行业很难有大发展。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已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八位,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已有4000家,产品品种达25000种,销售额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增长了200多倍。预计到2010年,化妆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张殿义对外透露:今年年初重新颁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后,目前纷繁芜杂的化妆品工业已完成了第一轮的资源整合。而随着各化妆品巨头或疾步调整销售或助推科研,今年中国化妆品工业将突破500亿元的销售额大关,但由于竞争激烈,整体利润率仍将承接前几年的趋势继续下跌。

    据悉,由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而通过重新颁发卫生许可证这一方式,目前已有1/3企业被淘汰出局。

    国际美容专家丹尼·蒙田·肯对此表示,为了适应中国入世后美容业新一轮竞争的新形势,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行业洗牌已是势在必行。

    “狼”不能通吃市场

    巨大的市场空间引得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化妆品巨头纷至沓来,目前国内的中高档化妆品市场已成洋品牌的天下。而年化妆品销售额超过全国三分之一的上海,更是成了国际化妆品巨头抢滩中国的桥头堡。欧莱雅正是以上海作为中国营销基点,迅速扩展到全国所有省市的500多个城市。而美国宝洁、英国联合利华、日本资生堂、韩国LG等各大化妆品巨头也已纷纷在京安营扎寨。

    欧莱雅中国财务总监白朴乐先生透露,目前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两亿美元。据悉,到工厂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总占地10万平方米的尚美工厂在欧莱雅集团遍布全球的48家工厂中,其规模将是空前的。

    并且随着小护士的加盟,欧莱雅集团凭借美宝莲的彩妆和小护士的护肤品将全面覆盖中国低端化妆品领域。欧莱雅集团已经作好了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准备。
    面对外部资金的汹汹来势,业者普遍经历了“狼来了”的恐慌。恐慌过后是理性回归,越来越多的业者认同,外资企业这匹狼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得学会与狼共舞的艺术。“目前,与国外化妆品巨头相比,内资企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资金投入方面。”周易的意见是,“外资和其他行业资本的介入可能是一条出路。没有外部资金的介入,仅依赖化妆品业自身的增量,无从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学家温元凯对周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美容化妆品业必须引入资本经营,从而摆脱目前规模小、缺乏品牌观念的现状。

    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相关关税地调整,一度使业者产生恐慌。据海关统计,化妆品进口关税1997年10月以前普通税率为150%。在一些人眼里,这是阻挡外来品牌的稳固壁垒。他们担心的理由是,2006年,关税将逐渐调至发展中国家水平。

    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业内人士表现乐观:“1997年10月以后,化妆品进口税率已降到:护肤品及护发用品类为25%,美容类为35%。国内美容业完全有能力承受化妆品进口税率下调的冲击。”岳慧女士对入世后的美容业表示乐观,“相反,目前国内有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原料关税下调,国内生产企业的成本也在下降。

    据分析,中国还有9000家化妆品企业的生存空间。广东美容美发协会会长马娅介绍:“在目前国内化妆品销售市场中,国产品牌约占4成,合资与进口洋品牌约各占3成,形成国产、合资和进口洋品牌三雄竞争的局面。国外进入的品牌多是在高端市场拼抢,留给国内品牌和经销者的空间仍然很大。”“通过重新颁发卫生许可证这一方式,2003年化妆品行业已完成了第一轮的资源整合。”张殿义表示。(记者 朱力 邱乾谋)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24 www.shenbanglawyer.com 备案号: 沪ICP备16044525号-2 技术支持:律易通